首页> 养花基础

锦鸡儿的栽培技术以及注意事项

文章来源:花卉百科最后更新:2023-08-02 11:09:23

锦鸡儿别名:黄雀花、土黄豆、粘粘袜、酱瓣子、阳雀花、黄棘,为豆科、锦鸡儿属落叶灌木,高数尺,丛生,枝条细长垂软;托叶常为三叉,有柔刺;花生叶腋,4至5月开花,瓣端稍尖,旁分两瓣,势如飞雀,色金黄,故名"金雀花"。

同属植物约50余种,中国产40余种。生于山坡和灌丛。产河北、陕西、江苏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北部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新疆东北部。同属植物约50余种,中国产40余种。

形态特征:锦鸡儿为落叶丛生灌木,高达1.5米。枝开展,有棱,皮有丝状剥落。托叶成针刺状,偶数羽状复叶,小叶4枚,上面一对小叶较大;小叶倒卵形,先端圆或微凹,暗绿色。4~5月开花,花单生,黄色稍带红,凋谢时褐红色。 

锦鸡儿的花单生,花梗长约1厘米,中部有关节;花萼钟状,长12-14毫米,宽6-9毫米,基部偏斜;花冠黄色,常带红色,长2.8-3厘米,旗瓣狭倒卵形,具短瓣柄,翼瓣稍长于旗瓣,瓣柄与瓣片近等长,耳短小,龙骨瓣宽钝;子房无毛。锦鸡儿的花期4-5月,果期7月。

生长习性:锦鸡儿喜光,喜光,耐寒,适应性强,耐旱,耐瘠薄,喜温暖、湿润,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,忌湿涝。锦鸡儿常生于山坡向阳处,常生于山坡和灌丛。锦鸡儿根系发达,具根瘤,抗旱耐瘠,能在山石缝隙处生长。

忌湿涝。萌芽力、萌孽力均强,能自然播种繁殖。锦鸡儿在深厚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更佳。其萌蘖力强,能自行繁衍成片。宜放置于阳光充足、空气流畅之处。冬季也比较耐寒,黄河以南地区可室外越冬,最好连盆埋于土中。

锦鸡儿的栽培技术

选地:种植锦鸡儿应选择年≥10℃的积温3000℃以上地区的固定、半固定沙地或覆沙地。 整地:为了给锦鸡儿的种子创造良好的发芽条件,除严重的风蚀地段外,一般播前均应进行耕翻整地。 

播种:播种用的锦鸡儿种子要求千粒重在55克左右,纯净度不低于90%,发芽率不低于80%。为了满足上述要求,播前应对柠条锦鸡儿种子进行清选并作品质鉴定。还应指出,在从外地调入种子时,要进行严格的检疫,以免将病虫害带入。

锦鸡儿旱直播时,要求土壤含水率不低于10%。因此,一般应在6~7月份雨季抢墒播种,此时温度高,土壤水分充足,种子顶土块,有利于出苗。播种覆土深度以1~1.5厘米左右为宜;

播种方式为条播,行距一般1.5~2米,放牧场可以加大行距,也可以双行一带直播。播后应及时镇压以利抓苗,并可防止风蚀。此外,为防止播种后鼠、兔等掘食种子,播前应在播区内进行消灭鼠、兔工作。流动半流动沙地可以直接撒播,面积大的地块可以使用飞机播种。 

播后围封管理:锦鸡儿在幼苗阶段生长缓慢,因此,播后最少应围封三年,严禁放牧,以利幼苗生长。 

平茬复壮:锦鸡儿的寿命较长,可以一年种植多年利用。当其生长8~10年后,植株表现衰老,生长缓慢,有枯枝现象或病虫害严重时,应及时进行平茬,以延长其寿命,恢复生机,重新繁茂地生长。

平茬的方法是,于立冬至第二年春天解冻前,把地上的枝条全部用锋利的刀具割掉。有条件的,可用灌木平茬机进行平茬。2年平茬一次木质化的嫩枝产量为最高。

在夏季:加强空气对流,以使其体内的温度能散发出去;把金雀梅放在半荫处,或给它遮荫50%;给金雀梅适当喷雾,每天2~3次。

在冬季:把金雀梅搬到室内光线明亮的地方养护;在室外,可用薄膜把金雀梅包起来越冬,但要每隔两天就要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把薄膜揭开让它透气。

免责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
上一篇:黄花鸢尾的繁殖方式以及病害防治、花语:信使的幸福

下一篇:田旋花的繁殖方式以及作用用途

热门植物更多+

种植/观点更多+

    种植文章
  • 科普
  • 常识
  • 推荐
  • 不同颜色蝴蝶预兆...
  • 紫色的花有什么寓意,紫色的花...
  • 红豆杉老木料,红豆杉鉴别方法...
  • 吃紫花苜蓿有什么禁忌,紫花苜...
  • 菊花好养是什么梗...
  • 康乃馨单价,康乃馨20年保险太差...
  • 金桂和沉香桂哪个更好养,金桂...
  • 风信子是不是有毒,风信子花香...
  • 鸡冠花功效主治,野鸡冠花的药...
  • 章姬草莓苗,章姬草莓苗叶子特...
  • 松树特点和作用有哪些,松树的...
  • 北方彩叶树种有哪些,适合北方...
  • 羽衣甘蓝粉可以每天喝吗,羽衣...
  • 相思豆有毒性吗,相思豆毒性被...
  • 黄金槐树10公分价格,8公分黄金...
  • 18公分白蜡,白蜡胸径10树高420...
  • 更多+

    本站郑重声明: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,使用前请核实,风险自负。 网站统计

    Copyright © 2013-2020 All right reserved. 植物网 版权所有